川普上台後,全球化退潮之說紛紜,但是從亞洲實際狀況來看,卻是完全兩樣的發展。出口重現活力,各國政府仍在尋求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美國汽車製造商所做的,並不是把就業機會帶回本土,而是要在中國設廠。彭博報導指出,今年年初潛在貿易戰引發的焦慮,如今正在轉化成一種更新的認識,全球經濟七年來最強勁的同步成長之勢,正推動亞洲產品需求持續成長,貿易正可謂鴻運當頭 。但是這種大好形勢能夠持續嗎?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在日漸升級:從侵犯智慧財產權指控,到全球鋼品產能過剩,再到北韓的核武叫囂,各種變數都有。但彭博分析,樂觀者看到的是,貿易領先指標製造業出口訂單和航運費率依然保持高位,全球經濟成長勢頭未來幾年料也將繼續保持強勁。儘管貿易戰威脅依然近在咫尺,但是事實證明,到目前為止,川普政府針對中國採取的行動要比選戰時所言要有限得多。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亞洲與全球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Parag Khanna接受彭博訪問時說:「很顯然,地緣經濟與地緣政治格局看上去完全是兩碼事,」「全球化發展迅猛,亞洲區域內的貿易肯定正強勁成長。」這股趨勢也帶來良性的經濟循環:台灣貿易順差創新高,越南出口大增,日本外銷連七季成長,南韓7月出口勁升20%,中國上半年出口按人民幣計算成長15%。川普顯然希望解決對中國貿易逆差的狀況,不過,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 David Dollar指出,問題在於很多自中國進口的產品,像是電視、電腦、智慧手機等等,很多是由西方企業在大陸所生產。他說:「他們從日、韓、台取得零件,在中國組裝。對中國課稅45%來教訓中國,但實際我們傷到的是自己的公司和勞工,也波及亞洲友邦。 」中日韓出口成為全球貿易風向球。(彭博資訊) 分享 facebook

D329CDA71296A0FA
arrow
arrow

    pvasvw03f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